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,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,青年天然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完善国家创新体系,加快建设科技强国。
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,社会重视人才,极目所至,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。而我们大员工,正当风华正茂之际,作为创新创造的生力军,理应抓住机遇、迎接挑战,去挥洒那一腔的凌云壮志。
然而,却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步入了某种思想上的误区。我不止一次听到有员工问起“如何成为人上人”。联想那场关于“寒门贵子”的争辩,或者视频《后浪》所引起的纷争,许多青年的言语间透出一股浓浓的艳羡。这些社会矛盾的激化反映了当前社会上的拜物风气——凭借一个人的薪资将人划分为“成功者”和“失败者”、“人上人”与“人下人”。青年们急于成为他们眼中的“人上人”,拿着高于别人数倍的薪酬,摆脱“失败者”的身份,当这种执念无法实现时,“愤怒、脱序、焦虑、异化”便成为这一群体的主流情绪。
以物质和权力作为主要标签的今天,许多人渴望成为社会精英,其动机往往是“我想要什么”,却不是“什么更有利于国家、利于人民”。
他们看不到,现今祖国的大好河山是“人下人”用血肉换来的,他们的知识是“人下人”传授的,社会安稳靠的也是“人下人”的任劳任怨、恪尽职守,疫情期间他们能过得岁月静好更离不开“人下人”不眠不休的付出。
青年们想成为社会英才没有错,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实现“个人梦”;社会重视英才也没有错,只有这样,才能在保障公平机会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效率,实现我们的“中国梦”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际环境日趋复杂,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抓住机遇、迎接挑战,用知识武装自己,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。
“中国梦”需要的是人才,而非“人上人”。拜物教徒对“人上人”的划分是以薪资为标准,而我们对于“人才”的定义则综合了一个人的实力及其对社会的贡献。
知识是用来提升自己、造福社会的,而不是用来压迫鄙视他人的。
对“优绩至上”之外的另一种社会理念的想象,对劳动之于社会价值的再理解,应当成为每一个人持久思索的命题。希望当代有志青年们,在求知的道路上,能够更多想想,待自己学有所成,如何去为人民群众做贡献,多多关怀民生、心系国情,不要将目光粗浅放在自己薪俸几两、功名几何。